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作物育种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隶属于农学学科门类,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是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专业,许多重要农作物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基因的定位、克隆及转基因作物的培育成功,在世界农业史上已掀起了另一场绿色革命,其研究结果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表明国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高度重视,显示出本专业在整个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2002年开始招生。本学位点现有教授4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7人。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2人;“十一五”以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近3年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
本专业将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学科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是:
1、培养能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创新人才。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独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较为熟练的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吃苦耐劳,勤奋工作。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进行。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采取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学位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4、在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可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5、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培养,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灵活多样,发挥优势。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两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将结合宁夏生产实际,从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深入探索作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作物遗传新理论;研究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目前本学位点拥有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小麦、水稻、中药材等宁夏特色优势植物为材料,研究植物资源性状的主要遗传规律,掌握植物资源性状的遗传方式,并对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创新与利用,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方向以宁夏栽培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等为对象,对现有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掌握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宁夏农业生产的现状,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特异的作物新品种。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宁夏主栽作物水稻为对象,研究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水稻的抗逆性及抗病虫性,为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等育种新技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现代育种新技术为手段,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特点,提高诱变效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共同必修课和研究方向课组成,非学位由必选课和选修课组成。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祥见《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含60分)。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求获得的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28学分(学位课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4学时 )2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 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作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汉字。
(3)学术报告1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导师签字确认。
(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一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3)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一、二、三等奖;
(4)获得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发明人。
以上各项的署名单位必须为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否则不予认可。
研究生入学后在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根据本学科发展需要和本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并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研究生论文答辩之前要求以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为第一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出版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求总目录》为准)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书。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一年半至两年。
1、选题与文献检索: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应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题目确定后,应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并阅读有关文献资料。
2、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论证: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工作计划和试验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撰写开题报告,学位点组织导师与指导小组教师举行开题报告会,围绕学位论文题目、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的设计、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论证,由指导小组做出是否同意开题及确定修改意见。经学位点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
3、试验研究工作:按照研究工作计划和试验方案设计,安排各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工作和主要内容。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工作报告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确保试验工作顺利进行。
4、论文撰写:研究生在完成试验研究工作后,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
1、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
2、文献专题报告: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围绕学位论文题目,检索和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包括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展望等,在学位点进行文献专题报告与交流。
3、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 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见《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硕士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并撰写出毕业论文,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并经学位点同意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辨,论文答辩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严格要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毕业条件且通过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学位英语考试者(学位英语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按照《金沙集团3354.c.c的特色学位授予条例》的有关规定,可授予农学硕士学位。